民族与边疆作为与现代性有关的问题是从清末开始的。在民国年间,更由于政府的民族国家建设以及对主权的关怀,边疆与民族开始互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边政建设”的思路,但力图以一种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中,主权与民族继续成为关注焦点,但是通过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党和国家在治边的表述上和舆论上对边疆与民族有了特殊的表述,这些表述所达到的分类意义可以建立起一种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本文希望通过梳理这一历史过程来增进一种新的边疆认识,改变对待边疆的常规看法,更多地将边疆视为多元互动的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