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结构洞视角下在穗非洲导购中介商社会网络研究
  • [摘要]导购中介商是在穗非洲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通过占据社会网络的结构洞中的重要位置,履行自己的搭桥行为,在中非民间贸易与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中非贸易结构洞中所体现的弱关系性、弱社团性对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过客社团”这种新的移民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 周大鸣 许多天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542 人次浏览
  • 建构与嬗变:历史变迁视野中的盘瓠信仰
  • [摘要]盘瓠信仰是盘瓠文化的核心,它起源于远古时期一种常见的动物图腾崇拜。在后世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信仰盘瓠的族群大多会在图腾原型的基础上对盘瓠形象进行加工和重塑,本质上是在维护信仰对象即盘瓠的神圣性。在岑家梧两型盘瓠传说划分的背后,后世的盘瓠信仰其实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民族图腾崇拜到族源祖先崇拜,一种是由民族图腾崇拜到部族英雄崇拜。从其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作为原生性宗教的盘瓠信仰是在后来才逐步演变成为多个族群共有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
  • 李方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521 人次浏览
  • 怒江傈僳族基督教信仰下传统文化变迁——以云南省福贡县娃底村为例
  • [摘要]基督教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学界对基督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持续讨论。目前,形成了冲突论与融合论二元对立的刻板理解模式。来自怒江傈僳族娃底村的村落祷告会和阔时节案例,凸显了基督教信仰下傈僳族传统文化延续的本质与外在形式的时代变化,对理解基督教传播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具有新的启发意义。
  • 卢成仁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589 人次浏览
  • 川西北嘉绒藏人与象雄琼氏渊源关系探讨
  • [摘要]嘉绒是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一个独具特点的藏族人群支系,其文化习俗中积淀和保留诸多象雄文化痕迹,并普遍存在土司祖先来自西藏“琼部”的历史记忆。但因藏文文献记载的匮乏和模糊,嘉绒与象雄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文章通过对汉文史籍所记汉代川西北“邛笼”内涵的挖掘及其与“駹”这一特异部落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藏文文献有关象雄琼氏由琼布迁往嘉绒地方的记载,对嘉绒与象雄琼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嘉绒祖先由西藏琼布迁入一事并非虚妄,而是历史事实。从汉文史籍的记载看,象雄琼氏部落迁入川西北的时间至少可上溯至东汉或西汉中叶。
  • 石硕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565 人次浏览
  • 论北魏军镇体制与六镇豪强酋帅
  • [摘要]六镇是以北族部落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实行军镇体制管理的“胡化”社会。镇城是六镇军事、政治及经济中心,北族部落围绕镇城城戍呈点状分布。主导六镇社会秩序的六镇豪帅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北魏统治六镇的核心力量、掌握军镇权力的良家豪帅;另一类是承担兵源赋役调发,以被征服者身份迁至六镇的高车等北族部落豪帅。良家豪帅大多出身于北魏统治集团的中下层,徙居六镇后,就已成为势力局限于六镇的边地豪帅。迁都洛阳等一系列汉化改革,虽没有降低良家豪帅军镇内的政治地位,但也使其群体无法借官爵跻身于门阀士族行列。对北魏拉拢的少数势力强大的高车等北族部落豪帅而言,汉化改革意味着其群体在北魏国家和军镇内政治地位的剧降。六镇部落化、“胡化”、军事化的地域特性,使其无法进行军镇改州,相反却成为军镇体制维持强化的地区。乡里对六镇豪帅而言,是其自身居处及势力影响所及的空间和范围,各镇豪帅、镇民、部落实现联合的纽带。
  • 薛海波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456 人次浏览
  • 桑哥汉姓考——元代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侧面
  • [摘要]桑哥是元代政治史、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曾拜相理财,后因政治失势被诛杀。因有关资料非常有限,桑哥取有汉姓的史实一直不为学术界所知。本文钩稽史料,揭示了桑哥取有“王”字汉姓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桑哥对汉文化的接受,以及元初多民族间文化交融等问题。
  • 毛海明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497 人次浏览
  • 明清时期澳门葡萄牙人的婚姻
  • [摘要]明清时期澳门葡萄牙人的婚姻主要遵循天主教的单偶制——一夫一妻且神圣不可分离,但也存在非婚生子等现象。他们广泛同外族通婚,血统混合的复杂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罕见。在特殊时期,男嫁女家、孤女的婚姻都是值得关注的特殊婚姻形态。其婚姻观念以婚姻自由为主,同时也为门第和财产所影响。婚礼形式主要是天主教的礼仪:婚礼在教堂由神父主持;也带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烙印,如设席、“交印”、缠槟榔等。
  • 汤开建 晏雪莲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516 人次浏览
  • 种族、族群与阶级:西方马克思主义种族和族群研究的路径及其启示
  •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种族和族群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研究路径。一个路径更关注族群的政治经济不平等,主要展开族群、阶级的关系及族群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试图透过种族、族群的面纱,为族群排斥和族群冲突等提供一个更加深入的阶级分析和解释。另一个路径则关更关注种族、族群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再生产,致力于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种族意识社会化再生产的结构性原因,并突出了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些研究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对种族和族群问题的解释,为种族、族群问题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留下了需要更进一步解决的难题,对于我们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族际关系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 左宏愿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603 人次浏览
  • 流动公共服务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 [摘要]流动公共服务是基层公共服务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是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和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形成了对公共服务内容、方式的特殊需求。流动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服务理念,兼顾效率、公平,具有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服务方式,体现了对“一站式”服务和“代理型”服务的比较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居民提供了一种主动、正规、制度化、低廉易得、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实现了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草原110”和流动科技馆的案例,说明了流动公共服务的工作机理和社会治理效益。为使流动公共服务顺畅地运行,需为其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有力的组织保障、坚实的资金保障、专业的人才保障。
  • 白维军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454 人次浏览
  • 教育扩展对提升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年和20...
  • [摘要]文章使用2000年和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教育扩展对提升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影响,发现教育扩展显著提升了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且相对汉族而言增加幅度更大。进一步通过“贡献年数法”分析各级教育扩展对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影响,发现由于多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依然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因此义务教育的普及能够更好地提升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并缩小与汉族的差距;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尤其明显。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为了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的教育获得,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高中教育普及率,另一方面,还要重点解决城镇,以及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的问题。
  • 孟大虎 欧阳任飞 孙永强
  • 全文[ PDF 0.0 MB ] 2017.3(4):0-0  共有 1644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