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与发展”综...
  • [摘要]2016年10月22日至23日,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与发展”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和西南民族大学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53个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109篇。
  • 肖超宇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553 人次浏览
  • 中国人类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综述
  • [摘要]由中国人类学学会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上海人类学学会承办的中国人类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于2016年11月4-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本次学术年会以“多彩共生的人类学”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英国科学院、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慈济大学等75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32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提交论文150余篇,113位学者在会上发言。
  • 禄佳妮 郭健新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606 人次浏览
  • 清末民初北京“殖边学堂”及其影响
  •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设立的北京“殖边学堂”,是现代民族高等教育体制发端时期两所代表性学堂之一。它由那彦图、博迪苏为首的蒙古王公集资创立,范源濂等有识之士帮助管理,招收内地学生,讲授蒙藏语言、史地及普通西学,缩短学习年限,以补学部官办满蒙文高等学堂等主要培养通才或专才无法速成的不足,得到中央政府充分肯定、部分省区资助,并拟借鉴推广,总体效果显著。其保边固圉的爱国情怀、不分族别的开放态度、文化交融的教育宗旨,至今为人称道。但公立官助的办学性质、边疆学生的生源缺乏及内地学生的畏难情绪等因素,也制约了这所学校及其改设筹边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折射出现代民族高等教育起步阶段的艰难曲折。
  • 杨思机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561 人次浏览
  • “目”、“翟”二姓与粟特关系新证——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 [摘要]“目”、“翟”二姓作为“胡姓”的族属问题,在学术上一直未有定论。本文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基础,通过语言学的比勘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考释,并得出结论认为:此两姓往往是粟特人,从敦煌到吐鲁番,都有他们的记载。相关记载表明,“目”、“翟”二姓从中亚进入华夏边地和内地,从事商贸、医药、工艺、翻译、农业、军事等工作,得到了包容、接纳和认可。他们是中古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缩影。
  • 王启涛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538 人次浏览
  • 共融与差异:云南德钦茨中村丧葬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 [摘要]云南省德钦县茨中村是一个多族群杂居、多宗教共生的村落。本文通过对村中一场普通的丧葬仪式进行人类学考察,揭示了丧葬仪式与多族群多宗教村落共同体建构之间的关联,对以往的人类学仪式研究而言,具有一定的深化意义。在这个多族群多宗教的村落共同体中,丧葬仪式空间展示出一种很强的自组织性,即通过自然分层、分割与合并,为葬礼中基于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差异化实践表达留出机动空间,将族群差异和宗教差异包容在基于村落共同体的一个完整丧葬仪式空间之内,由此又为进一步促进村落共同体之共融提供助推力。
  • 刘琪 胡梦茵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599 人次浏览
  • 法律人类学个案研究的历史困境与突破
  • [摘要]法律人类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个案研究。法律人类学将美国法学院课堂上的“案例研究法”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进一步发展成为“问题个案”研究,成为当时这一领域的标准方法。而之后出现的“扩展个案”,仍以“问题个案”为基础,扩展的内容依然是冲突和纠纷等特殊案例。法律人类学个案研究一直受困于对“个案”的理解,混淆了“个案”与“案件”。“日常个案”的提出,从关注冲突和纠纷到聚焦日常生活秩序,彻底澄清了混淆,是法律人类学个案研究的突破,反映了法律人类学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深入。
  • 王伟臣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602 人次浏览
  • 法律人类学知识传统的建构——格拉克曼对法律概念与术语本体论问题的...
  • [摘要]20世纪上半叶,法律概念与术语的本体论问题曾引发人类学界、法学界诸多学者的持续讨论。英国人类学家格拉克曼以社会人类学视角对传统的有关法律概念确定性的追求进行批判,创造性地提出了“模糊论”解释范式;以巴罗策部落社会为考察对象,借由一种“身份-头衔”的实践性分析进路,证实了部落社会法律概念与术语是真实存在的;与博安南就如何翻译部落社会法律概念与术语展开争论,论证了部落社会法律概念与术语具有可翻译性。格拉克曼的探究,意在揭示部落社会的法律文明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法律文明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为法律人类学知识传统的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 刘顺峰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752 人次浏览
  • 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基于CHES2011数据的分...
  • [摘要]本文采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研究中国民族地区农村多维贫困的MPI指标体系,对民族地区农村多维贫困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维贫困存在地区和民族差异,西南三省区(贵州、广西、湖南)的多维贫困较西北四省区(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更严峻,少数民族多维贫困较汉族严峻。与收入贫困类似,民族间多维贫困差异与区域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维度分解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贫困农户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教育、地势、自然灾害、固定资产等问题。因此,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需要从多维视角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 刘小珉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719 人次浏览
  • 少数民族差别性权利的正当性: 理论基础与范式
  • [摘要]差别性少数民族权利的正当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国理论工作者与实践者的重大议题。基于学界既有的理论探索和世界民族政治实践,本文概括出五种有关少数民族差别性权利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与范式,即弱势地位理论范式、道德理论范式、公共性理论范式、历史性权利理论范式以及补偿-激励理论范式。其中前三个理论范式更为流行更为重要,后两个理论范式则是补充性的。这些权利来源理论范式各有其条件、解释强项与解释力不足之处,它们(特别是前三个理论范式)不是单一的自我证成的理论假定,而是嵌入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和理论主张之中,从而呈现出规范性论证与经验性论证相结合,以及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与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逻辑相结合的特质。
  • 王军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549 人次浏览
  • 族群性、都市乡民与包容性城市建设
  • [摘要]城市化给农村人提供了凸现“族群性”的机会,族群性是“都市乡民”群体生成的主要逻辑线索。进入省内本地城市的农村人属于低族群性强度群体;跨省流动进入城市的汉族农村人属于中族群性强度群体;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属于高族群性强度群体。族群性与城市性互动的过程就是族群性的再造、重生过程,也是族群性丰富城市性的过程,族群性可以成为都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宽容性是包容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城市性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城市宽容社会提供了条件和有利基础,但城市的宽容氛围不会自动形成,有赖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
  • 王兴周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618 人次浏览
  • 习近平治国理政视野下的民族理论新思维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习近平治国理政视野下的民族理论新思维贯穿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视野,即:从中国国情出发,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既讲中国特色,又讲大国思维;既讲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又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讲伟大复兴,又讲创新中国;既讲和谐社会,又讲世界和谐新秩序。习近平民族理论新思维的重要背景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全党对新形势下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的认识。习近平民族理论新思维的基本出发点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重要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问题导向和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
  • 李伟 马玉洁
  • 全文[ PDF 0.0 MB ] 2017.1(4):0-0  共有 1584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