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三论“主体民族志”:走出“表述的危机”
  • [摘要]解释人类学与实验民族志为走出“表述的危机”作出了种种努力,但这些努力终因对叙事合法性的质疑、掌握笔杆子的人的话语霸权、民族志陷于自白与忏悔之中等诸多原因而无法摆脱困境。本文在“表述者”问题上提出“自律性”要求,在“表述什么”问题上提出“符号扇面”的两种叙事诉求,在“怎样表述”问题上提出对蹠主体的“裸呈”式整体展示,以这三个方面作为“主体民族志”重塑表述、走出危机的路径探索。
  • 朱炳祥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2346 人次浏览
  • 传统民族观视域中的巴蜀“北僚”和“南平僚”
  • [摘要]从《魏书》始,中国南方僚人在历史文献“四夷传”建构的四夷体系中呈现出如下独特现象:除《通典》外,均不为岭南僚、牂牁僚立传,却为巴蜀僚人分设《僚传》、《南平僚传》;僻处渝南黔北一隅的“南平僚”尤为独特,唐宋南方僚人区域性族群构成出现了以“南平僚”为中心,围绕“南平僚”而进行的划分和调整;继“西南夷”之后,“北僚”、“南僚”等新的民族地理称谓出现并流行开来。探究其成因,应是南方僚人大举北迁巴蜀,从根本上突破了秦汉西南地区“北夏南夷”的民族分布格局,传统民族观的“华夷之辨”思想亦随之有所调整之故。
  • 黎小龙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52 人次浏览
  • 评《民族主义思潮与国族建构——清末民初中国多民族互动及其影响》
  • [摘要] 民族主义是思想史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主题。近年来,关于清末民初民族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国家建构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大多以“汉民族主义”或国家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等进程为研究主题,缺少对居于边疆的少数民族社会在王朝国家解体、民族主义思潮传播和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的渗入等背景下的解读,使近代中华民族建构过程中国家与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互动的历史场景难以展现,不利于今人了解和认识统一多民族的主权中国建构的动态历史图景和具体历史国情。也就是说,既有研究还未能摆脱以汉族为中心的范式。
  • 吕洋〓金炳镐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655 人次浏览
  • 国外生态移民研究述评
  • [摘要]国外生态移民研究经历了从“环境难民/生态难民”到“环境移民”再到“生态移民”的发展过程。研究视野涉及环境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生态学等学科,其研究方法亦有较明显的差异。研究主题集中在生态移民合法性反思、生态移民后续生计、生态移民土地和环境问题、生态移民文化变迁和冲突等方面。此外,西方学者还特别关注中国的生态移民,并与中国学界开展了一些合作研究,认为在实施生态保护和移民过程中不应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 杜发春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00 人次浏览
  • “两个共同”与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
  • [摘要]多民族如何共存一体,实现政治整合?不同国家的政党、政府和思想家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本文界定了政治整合的含义,回顾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关于“两个共同”研究的基本特点与不同类型。通过比较政治方法,将“两个共同”置于国际视野,特别是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中。以民族平等原则作为“两个共同”与政治整合的政治基础为起点,以“两个共同”为基本内容,从思想价值、目标实现、不同主体互动、组织领导等与政治整合相关的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民族工作主题与中国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特点。
  • 常士訚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75 人次浏览
  • 援藏制度:起源、演进和体系研究
  • [摘要]文章以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探讨援藏制度的起源、演进和体系,展现制度建立的价值根源。基于“民族平等”、“西藏特殊性”和“稳定是第一位的”等观念体系的援藏制度,在对口支援引入后逐渐体系化和制度化;对口支援等援藏行为更多地体现为援助方的义务和责任,而非经济人的理性计算。价值与观念体系是援藏制度成功运行的基础,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经验。未来援藏制度的发展,需要关注制度的价值逻辑和制度的理性化倾向之间的张力。
  • 谢伟民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35 人次浏览
  • 马克思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殖民地问题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近代殖民主义的批判中阐明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第二国际后期,“修正主义”派试图以“监护必要论”、“社会主义殖民政策论”、“民族文化自治论”和“殖民地民族自决过分论”等主张全面修正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但列宁对此予以严斥,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化的理论。斯大林对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则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所发挥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就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近代殖民主义虽已消亡,但其带给世界的消极影响并未消失,当今世界的许多民族问题不同程度地与此相关。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仍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 杨须爱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23 人次浏览
  • 浅层融入与深度区隔:广州韩国人的文化适应
  • [摘要]在分析西方文化适应理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韩国人在广州的文化适应状况。在适度的主动浅层融入的表象下,通过与朝鲜族人的互补共生,来维系以“深度区隔”为核心的文化适应,是广州韩国人文化适应的一种基本策略。这与西方理论所关注的文化适应现象有所差异,西方理论在解释文化适应现象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 周大鸣〓 杨小柳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908 人次浏览
  • 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 [摘要]晚年孙中山(1919年后)的“中华民族”观有一个演变的过程:1919年到1922年,他的“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就实质而言,这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民族观;1923年到他病逝,他的“中华民族”观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既承认“中华民族”是中国的“国族”,但同时又不否认境内各民族的存在,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的融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和蒋介石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以同化为基础的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其他民族只能称之为宗族;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以平等为基础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 郑大华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39 人次浏览
  • 《敦煌秘笈·十六国春秋》考释
  • [摘要]《敦煌秘笈》中题为《十六国春秋》的三页卷子,记淝水战后慕容垂脱离苻坚称王复燕之事,应是根据十六国、南北朝(甚至可能还有唐代)的各种史籍汇集、改写而成的文本,大约包括范亨《燕书》和萧方等《三十国春秋》等十六国国别史的内容。其成文或成书在崔鸿《十六国春秋》之后,确切的时间则无法判定。该卷子超过一半的内容为其独家所保存,是对传世十六国史文献的重要补充,其出处虽难以识别,目前仍可作为史料使用。该卷子原文、释文中均有若干讹误,本文对其逐条加以考释,并对史料的来源或性质,做了一些初步的推断。
  • 陈勇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52 人次浏览
  • 榆林窟第25窟“藏汉婚礼图”的再研究
  • [摘要]榆林窟第25窟婚礼图描绘的实是敦煌地区吐蕃新郎与汉人新娘拜堂成礼的历史画面,其绘制时间当为曹氏归义军时代。在归义军维护政权稳定、吐蕃移民获取地方认同和汉人社群缓解性别比例失衡等多元历史诉求的推动下,伴随吐蕃移民由部落民向乡司百姓的身份提升,敦煌藏、汉族群间的族际通婚最终在曹氏归义军时代实现了公开化与合法化。榆林窟第25窟“藏汉婚礼图”即是这一重要历史事实的有力见证,反映了唐宋之际敦煌汉、藏族群认同与融合的最终历史归宿,为研究这一时期西北吐蕃移民婚姻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图像资料。
  • 陈于柱〓张福慧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1712 人次浏览
  • 元代的一个阿儿浑人家庭
  • [摘要]元代有关阿儿浑人的资料极少,本文利用方志资料,确定几条元代史料中出现的一个西域人家庭,其族属实际上是阿儿浑部;同时,也考察了这个阿儿浑人家庭的汉化情况。
  • 毛海明
  • 全文[ PDF 0.0 MB ] 2014.2(1):0-0  共有 2006 人次浏览
 1